• 首页
  • 九游下载官方网站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九游下载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 《獲麟解》鈔記

    《獲麟解》鈔記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9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    祥物遭厄 因傷其類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《獲麟解》鈔記

          麟,自古被奉為祥瑞之獸,在典籍記載中,它身披鱗甲,足踏祥雲,其出現預示著太平盛世的降臨。然而,在韓愈的《獲麟解》中,這一神聖的祥瑞卻陷入了“祥物遭厄”的困境,令人扼腕嘆息。當麒麟失去了其應有的生存環境,當世人無法辨識它的價值,這只象徵美好與希望的神獸,便衹能在誤解與困境中黯然神傷,而這種境遇,恰似韓愈對自身及無數懷才不遇之士命運的隱喻,這種“物傷其類” 的悲嘆,穿越千年,至今依然震顫人心。

          在韓愈筆下,麒麟“不畜於家,不恒有於天下”,它的稀有與神秘,本應是其珍貴之處,卻成了悲劇的根源。麒麟出現時,恰逢“聖人出,王道行”的理想時代,本應是祥瑞彰顯、萬物和諧的圖景。但現實卻是,麒麟“角者吾知其為牛,鬣者吾知其為馬,犬豕豺狼麋鹿,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”,世人僅以尋常動物的標準去衡量它,卻無人能識其祥瑞本質。這種認知的錯位,使得麒麟即便身懷異質,也無法在世間找到自己的位置,最終衹能“辱於奴隸人之手,駢死於槽櫪之間”,落得個被誤解、被忽視的悲慘結局。

          聯繫韓愈所處的時代背景,不難發現,他對麒麟命運的描述,實則是對當時社會人才困境的深刻寫照。中唐時期,政治局勢复杂,藩鎮割據、宦官專權,社會矛盾日益尖銳。朝廷選拔人才的机制僵化,真正有才華、有抱負的士人難以得到重用。韓愈本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,他一生仕途坎坷,多次被貶謫,空有滿腔的治國安邦之策,卻無處施展。就像麒麟無法遇到能賞識它的“聖人”,韓愈也難以遇到能重用他的明主。他在《獲麟解》中借麒麟之口,抒發了自己對懷才不遇的憤懣,對社會不識人才、埋沒人才的痛心疾首。

          麒麟的遭遇,還折射出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,即價值判斷的盲目性與狹隘性。世人僅憑外表、習性等表象去評判事物,而忽略了其內在的本質與價值。這種認知方式,使得無數像麒麟一樣的“祥物”被埋沒、被誤解。在現實生活中,類似的現象也屢見不鮮。無論是在學術領域、藝術創作,還是在企業發展中,真正具有創新性、前瞻性的思想與成果,往往因為不符合當下的主流認知,而被忽視甚至否定。人們習慣用固有的標準去衡量一切,卻忘記了保持開放與包容的態度,去發現那些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珍貴價值。

          “物傷其類”,不僅是對麒麟這一祥物的同情,更是對所有身處困境、不被理解的同類的悲憫。韓愈通過對麒麟命運的描述,將個人的遭遇昇華為對整個士人群體命運的關懷。他深知,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,像他一樣懷才不遇的人不在少數,他們如同散落的明珠,被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。這種群體命運的共鳴,讓《獲麟解》超越了個人情感的宣泄,具有了更為深遠的社會意義和人文價值。

          讀罷《獲麟解》,我們不禁反思,在當今社會,是否依然存在著“祥物遭厄”的現象?在追求效率與功利的時代背景下,我們是否也像文中的世人一樣,因短視與偏見而忽視了真正有價值的事物?如何打破認知的局限,建立更加多元、包容的價值評判體系,讓每一個 “麒麟” 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,讓每一份才華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發揮,這或許是韓愈留給我們的一道永恒的思考題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附原文:《獲麟解》

          麟①之為靈②,昭昭③也。詠於《詩》④,書於《春秋》⑤,雜出於傳記百家之書,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⑥也。

          然麟之為物,不畜⑦於家,不恒有⑧於天下。其為形也不類⑨,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⑩鹿然。然則⑾雖有麟,不可知其為麟也。角者吾知其為牛,鬣⑿者吾知其為馬,犬豕豺狼麋鹿,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。惟麟也,不可知。不可知,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。雖然,麟之出,必有聖人在乎位。麟為聖人出也。聖人者,必知麟,麟之果⒀不為不祥也。

          又曰:“麟之所以為麟者,以德不以形。”若麟之出不待聖人,則謂之不祥也亦宜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①麟:麒麟(qí lín),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,狀如鹿,牛尾,狼額,馬蹄,五彩腹。其性柔和,古人把它當作仁獸,作為吉祥的象徵。

    ②靈:靈異,神奇之物。《禮記》曰:“麟、鳳、龜、龍,謂之四靈。”

    ③昭昭:明白。

    ④《詩》:即《詩經》,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,其中就有《周南·麟之趾》篇。

    ⑤《春秋》:本為周代史書的通稱,到孔子根據魯史材料修成一部《春秋》時,這才變為專名,就是六經之一的《春秋經》,為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。《史記》所謂《春秋》,實指《左傳》。《春秋》上有關於獲麟的記載。其實在《荀子》、《大戴禮記》、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等古籍中,都提及麟。

    ⑥祥:祥瑞。

    ⑦畜(xù):飼養。

    ⑧恒有:常出現。

    ⑨類:相似。

    ⑩麋(mí):也叫“駝鹿”或“犴(hān)”。

    ⑾然則:既然如此。

    ⑿鬣(liè):馬頸上的長毛。

    ⒀果:確實,果然。

    图片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

    相关资讯